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南秋纪事2019-05-1100:28?2018年12月,当斯坦福大学物理教授张首晟先生意外去世的新闻出来后,我才看到他为《文明之光》写的那篇序“大数据时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看完后我被震惊了,原来世界上早已有这么透彻优秀的人,能把世界的秘密看得如此清楚。这种惊喜是继2017年九月看《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时拥有的同样感受,是被天才和智者发出的光芒照射时的
南秋纪事 2019-05-11 00:28

?2018年12月,当斯坦福大学物理教授张首晟先生意外去世的新闻出来后,我才看到他为《文明之光》写的那篇序“大数据时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看完后我被震惊了,原来世界上早已有这么透彻优秀的人,能把世界的秘密看得如此清楚。这种惊喜是继2017年九月看《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时拥有的同样感受,是被天才和智者发出的光芒照射时的幸福瞬间。而更巧的是张首晟在这篇序里也特别提到了达芬奇。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张首晟教授深知当今信息大爆炸网络时代的优势,整个人类的知识,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会立刻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他又清醒地看到,今天不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研究领域的推进,都越深越窄,看到的只是树,而不是林,很少有人能象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达芬奇一样,一个人的脑袋里能装进当时整个人类的知识精华,包括艺术、医学、工程、科学等,从而爆发出惊人的创意。
张首晟教授深知跨界的重要性,其实也是信息交流和互动相融合的重要性。他在序里面提到,亚历山大大帝通过战争打通了古代世界的交流,而亚历山大图书馆则空前汇聚了人类的知识与处理人类知识的大学者,达到了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超高密度,创造了古代世界知识大爆炸的奇迹。亚历山大流芳千古的并不是他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而是他留下的这个图书馆。
关于跨界,张首晟又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经典案例,一千多年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本是数学领域的大作,但古罗马人不仅把欧几里得几何学应用于建筑,更把几何公理的思想应用于法律,引入了自然法的概念。法律既然要万民遵守,就必须建立在几条简单且人人都认为不言而喻的自然法上,这使得罗马法成为当年历史条件下创建的最理性的法典。
而一千多年之后,欧几里得的思想主导着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把人人平等的思想,提为不言而喻的建国公理。林肯总统在议会争论最激烈的时候,他手中时时紧握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他深信人人平等才是建国最核心的基础,正是这个基础和原则造就了美国的繁荣,不知道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在呼唤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同时,有没有看到或理解张首晟提到的这个《几何原本》,但愿他能看到。
关于张首晟提到的跨界,《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梁启超先生也曾在1922年4月15日北京美术学校的演讲“美术与科学”里也提到了美术产生科学的观点,他更是津津乐道地谈了几个关于达芬奇的故事,并把他在美术中观察自然之真的方法用在科学上,阐述了美术与科学的相通性,从演讲中可以看出,达芬奇的才华也备受梁启超先生的推崇,这大概就是天才与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梁启超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是不折不扣的少年天才,就跟张首晟初中毕业就考上大学一样,他们都是天赋异禀的人物,他们的思想有着超越常人的敏锐。可惜的是梁启超先生却因为协和医院的误诊切除了健康的右肾,当时执刀的是协和医院的院长刘瑞恒。这样不可思议的医疗事故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民国时期被外国医生误诊耽搁的中国名人非常之多,比如萧红和鲁迅)。
遗憾的是两年后梁启超先生逝世,巧合的也是55岁,与张首晟教授相同的年龄,这样的人早逝,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项损失,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遗憾和不舍。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日本七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追捕》,电影里有一个场景,高仓健扮演的男主角杜丘,为破一宗有疑点的“自杀案”,冒着被当成活体实验的危险进入精神病院,假装服用了医生给他的神经阻断剂A.Z(用于精神病的治疗),然后,医生和东*制药的杀手以为杜丘服用了药物,他们借用药物控制杜丘,把他一步步引入高楼的阳台(杜丘假装配合),用精神催眠法指引他走向阳台边缘,并命令他跳下去,想造成杜丘自杀的假象。最后,杜丘揭穿了他们用药物杀人的真相,配合赶来的警察抓到了真正的凶手,主谋就是东*制药的大老板。
张首晟教授意外去世,连最亲近的家人都不知他有抑郁症,这似乎没法解释。他文章中表现出积极乐观和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和探索,对科学和未知世界的痴迷,任谁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患抑郁症并要自杀的人,他应该是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哪有时间去抑郁呢。所以他的“抑郁症”是不是跟《追捕》里面一样,都只能是猜测,真相究竟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遗憾世界失去了一位天才。
我们再回到张首晟在《文明之光》的序里提到的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闪耀着光芒的思想。他自述,一直以来,他被物理世界的必然与历史世界的偶然深深困惑,当他深入学习到统计物理学,才开始慢慢看到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因为统计物理把杂乱无章的个体运动提高到整个系统的行为,那些偶然的因素在统计平均中消失了,提炼出了能量守恒和熵增的普适规律,偶然走向了必然。
所以,他想把看待物理问题的眼光同样用来看待历史,历史的偶然因素是否也会在大数平均下相互抵消而消失,从而提炼出真理呢?正在他思考这些问题时,刚好受到吴军《文明之光》写序的邀请,于是张首晟教授为我们留下了他的真知灼见:“我们要读懂人类文明史,更需要从宇宙形成的原点出发,用大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他说“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这个非常有趣也很贴切),那么我们要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与时空”。它们的结合,产生了能量密度与信息密度的概念。而且他在此还特别强调,让我们注意一点,就是物理学家引进了熵的概念,后来发现熵的统计意义就是“信息”,两者是等价的。(熵:其物理意义是指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即混乱度的度量单位。一个系统混乱度越高,它的熵就越高。例如温水的熵(混乱度)大于冰水的熵(混乱度),整齐的床单变乱就是熵增。简而言之,熵值低,意味着能量聚集,熵值高意味着能量发散。)

他在前面提到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及其基本概念是“能量,信息与时空”,接着阐述宇宙大爆炸后能量和质量的密度大大提高,原子核在碰撞时产生核聚变反应成为新能量的来源,形成了恒星和星系,从此点燃了宇宙之光。与其相似的是人类起源后一万年前发现农业,并利用新能源太阳能极大提高能量密度,造成人口密度提高,形成村庄,为人们紧密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产生了语言和文字,从而点燃了文明之光。不管是宇宙之光恒星的出现还是文明之光人类文明的产生,都需要能量密度达到一定的高度。
接下来就要讲重点了,张首晟教授的序为什么让人看了震惊和着迷,是因为他有一种很强大的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那些我们常人看似高深难懂的东西,而且引人入胜,这与他自身强大的跨界知识储备和天才有关,或许正是他一直孜孜追求的。就如他的老师杨振宁先生对他说过:“诗歌追求的境界是用两句话将复杂的感情说清楚,科学也是追求用一个简单公式去描写大自然的所有万千现象。”又或者是当年那个18岁的少年张首晟在德国哥廷根受到了前辈科学家们的启示,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去描述这个复杂而美丽的世界。
他在序里面对于文明的描述和定义验证了他具有这一非凡的能力。他说,生物世界通常只有一个传播信息的办法,就是通过基因。而人类创造了一个平行于基因的信息体系,就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代代相传,称之为文明。所以他将文明简单定义为:平行于生物基因,可以代代相传的一个信息系统。就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相信,张首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更是一个具有超常能力的思想家。除了精辟地诠释了文明为何物,更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对基因这个神秘的东西也有了一个清晰明了的理解,原来基因即信息的组合,基因重组也是信息编码的重组,跟熵息息相关。
前面张教授提到的任何一种文明或者新能源的产生,都跟能量密度和信息密度高度发展有关,当它们达到一个临界点,就产生质的飞跃。在这里,我们就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验证张首晟教授的这个论点。这个例子就是华为。
为什么美国和所谓的五眼联盟如此害怕华为,华为到底有什么巨大的能量,让这股曾经称霸世界强大的邪恶力量也瑟瑟发抖呢。
说到华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它是1987年9月15日由任正非先生倾其所有资产“2.1万元人民币”,在深圳一所破旧的小平房里创建的一家中国民营科技公司,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2018年华为年营业额达到1000亿美元,拥有18万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的员工,华为业务已经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现在的华为已经是钢板一块刀枪不入呢。任正非先生是如何锻造了今天的华为。
首先,华为不上市,不做任何投机的生意,过去未来都没有考虑过上市,因此,它也就避开了因上市造成的各种外在因素对公司的影响,它靠踏踏实实干实事挣钱来强大自己,靠不断修炼内功来武装自己,就象任正非说的,那些杀不死我们的最终让我们更强大。
其次,华为的全体员工都是股东,任正非的股份只占1%,也就是说华为是所有人的华为。他们实行CEO轮值主席制度,华为8位主要领导人每人半年进行公司执政,这让华为的权利分散,也把公司风险降到了最低,不会因任何一个高层的离开对公司造成影响。

更重要的是华为做了两件无人能及的事情,一是“30年来只做一件事,奋斗没有终点,你要学会坚持。”华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从虎口夺食的历史,30年来,他们坚定不移地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成长起来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只有几十个人对着“城墙口”冲,几百人,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对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600亿元,最后大数据传送上华为领先了世界。而这里的大数据正是前面张首晟教授说到的大数据,华为在大数据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这一个结果刚好与前面张首晟教授提到的能量密度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当能量密度达到一个临界点,发生质的飞跃新能量产生,就象宇宙大爆炸核聚变导致能量密度大大增强产生恒星星系,从此点燃了宇宙之光一样。华为三十年来集中炮火(能量)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攻击“城墙口”。它是任正非的智慧之光,他在无意间验证了这种伟大的物理现象,他不是科学家,但是他却有着科学家的非凡眼光,他用科学的思维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引导着华为向前而行,从不停步。
二是华为“花大价钱学习管理,向所有优秀的人学习。”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家,任正非一个一个去拜访,惠普,IBM等公司都是他学习的榜样,华为前后花了四十亿用十年时间全面引进IBM的管理机制。任正非先生甚至在阿富汗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跑到阿富汗美军前沿基地呆了一个月,去向美军学习管理。他说:“只有跟比你水平高的人打交道,你才感受到压力,才进步得快。只有永远谦虚做学生,才能学到东西。”他保证自己一个礼拜读一两本书,每天看多种杂志。华为所有的管理运动是学植物,学美国,学毛泽东,学军队,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学习。
华为高级管理顾问吴春波总结:“华为向外国学习,学英国的制度,学美国的创新,学日本的精益,学德国的规范。”华为不遗余力学习所有优秀的人,华为不惜一切代价引进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和各类优秀人才,从少年科技大学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工程师,到中科院七十岁的退休院士和大学教授,不拘一格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光和热,让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并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又恰好与前面张首晟先生提到的信息密度相契合。
也就是说,华为的成功是因为它无意间契合了宇宙真理,那就是能量密度和信息密度经过三十年的提炼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或许就是它让世界那股邪恶势力为之胆寒的原因,也是孟晚舟女士被扣押的原因吧。
正如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华为正在改变世界,任正非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但是谁也不会想到,直到2006年,是几位普通的内蒙姑娘,是她们的乐观精神感染了任正非,让他放弃了一直想自杀的念头,并从此萌生了为全人类服务的念头,或许也是这个念头为华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有了全新的信仰,才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华为是中国的华为,更是世界的华为。

张首晟教授去世了,世界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桃李满天下,他的科学思想和精神已经留给了世界。
邪恶势力永远只能躲在暗处使坏,是见不得阳光的魔鬼,他们见光即死。中国走向世界势不可挡,是历史选择,也是众望所归。
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