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我看“垂直创作”。(原创)文/王书海(2022.6.17)平台多鼓励作者“垂直创作”,这对于平台和作者来说都有不小的益处。一方面便于平台管理,推送那些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专注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取得更突出的成绩,进而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但万事有利必有弊,平台鼓励作者“垂直创作”也一样。作为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他的文字往往
我看“垂直创作”。(原创)
文/王书海
(2022.6.17)
平台多鼓励作者“垂直创作”,这对于平台和作者来说都有不小的益处。
一方面便于平台管理,推送那些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专注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取得更突出的成绩,进而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但万事有利必有弊,平台鼓励作者“垂直创作”也一样。作为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他的文字往往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很多内容是因时的、随机的。就其文体,也往往多样化。他的文字内容不定,文体也不定。一个作者既可以写生活散文,也可以写时评杂感;既可以写诗歌,也可以写写小小说;既可以发图片作品,也可以发视频作品……如果非要一个爱好写文字的人总去“垂直创作”,真有点难为人,那也是一种很大的苦趣。

一个爱好写作的人他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其兴趣也应该多样化,他理应尝试不同的领域,这样他才能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生贵在进步,文学贵在创新,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垂直创作”有时也制约了作者的发展。

平台鼓励“垂直创作”的最大不足,是忽略了“非垂直作者”的优秀原创作品,因为“展现量低”,有很多好的“原创作品”一般读者却读不到,这也很影响创作者的心理和创作激情。明珠投暗的感觉是很不舒服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鼓励“垂直创作”,“推送量”与“效益”密切相关(“推送量”不高的作品,自然“效益”也高不了),这种结果往往给人以误导,“推送量高”就是好作品,相反“推送量低”作品质量就差。以至于有的作者对自己的本来优秀的作品却失去了自信,结果去盲目模仿那些所谓的“爆款作品”,而那“爆款作品”又未必质量高。

平台的长处是精于“逻辑运算”,由大众的阅读数据推算出“热门话题”或“读者的喜好”,这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做法有其益处,同样有其弊端。普通的大众读者对“声色”、“娱乐”及“热点”更感兴趣。平台的推送往往是投其所好,这种做法多少有些媚俗、从俗的嫌疑。忽视了作品的质量,过于关注读者的喜好,这背离了平台本应具有的“选拔优秀”“引领大众”的功能,而去过份强化那“愉悦大众”的功能。

大众有其好,平台投其所好,作者明了平台的规则(心理)又投平台所好,于是难免会形成一个“怪圈”,产生恶性循环。作者本应以创作精品为追求,以学习交流为乐趣,但平台的规则往往使一些内心浮躁的作者眼中只盯着“展现量”,只盯着“效益”,把所谓的“爆款作品”当做唯一的创作追求,于是绞尽脑汁地去跟风,去媚俗,而把“创新”与“发展”抛诸脑后。平台里不少的作者是“投机取巧型”的,而爱好写文字者的大忌就是“功利心太盛”,一味地去跟风、媚俗。

对于平台鼓励“垂直创作”的利弊,笔者谈了一己的粗浅看法。本人来此平台多为了结识同道,彼此学习与交流,更以愉悦身心为主,至于作品的“展现量”及“收益”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对此话题,朋友们有啥看法,欢迎交流!

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