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文/四维厚造中国文字,起于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这也是中国史学的起源。通观中国历史学中的要素归源论,以语记事,源于六经之《诗经》;以语纪史,源于六经之《尚书》;以编年体记事,源于孔子的鲁国《春秋》;至司马迁的《史记
文/四维厚造

中国文字,起于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这也是中国史学的起源。
通观中国历史学中的要素归源论,以语记事,源于六经之《诗经》;以语纪史,源于六经之《尚书》;以编年体记事,源于孔子的鲁国《春秋》;至司马迁的《史记》成,则开纪传体通史之先河;而至《汉书》出,则有断代史的新范式。
从汉字的流变功效来看,结合 “历史藏于文字”说,清代方志名家章学诚认为“六经皆史”之语是有一定道理的。
什么叫历史呢?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说: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是意会着时间上的移动。而“史”则表示凡记录者要秉笔中正实录。
从字义中去解读,历史就是对过去的、传世的人与事,以文字形式作真实的、公正的记录,以资后鉴。
以资后鉴,就是以过去的人与事,来鉴察现在和知引未来。这也是史学存在的意义所在。“史学之所求,则为理而非事”,“会通众事而得其公例者,谓之史学”(吕思勉语)。史学属于记忆之学,说得通俗点,所谓史学,就是关于历史范畴的述、记、考、证、研、评等等学问。
如此,则中国史学之义明也。
史学离不开史籍,中国史籍卷帙浩繁,其中的要素如何去归源收纳呢?在这里尝试着用西方管理学中的四维象限法去分集,不妨名之为 “四维要素说”。
这个“四维要素”就是: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事件结果。
若按照上述的四个象限去分域的话,则时间是永恒不变的横坐标,左边代表过去,右边表示未来;空间是上下延伸的纵坐标,包括地点、环境等变动因子;人际关系是包含我你他、群己关联等变动因素的关系状态,是离散的、飘忽不确定的,并受制于时间和空间要素,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结果。
(象限图此处略。)
历史就是在过去的时间维度中,其它三个要素所蕴育生发和交互产生的人事结果的总集合。
人类社会的进程和进化史,以及所谓的命运和国运,都是其中诸要素交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中的因果关系。
人的命运论,也都是生命轨迹中这些“四维要素”的节点交集而已。所谓的人生因缘巧合,就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结果。这些个体的历史命运,放大点说,如果是族群或者是社会性的,抑或是国家,那就是更大的历史命运。
史学中的要素说,中西方学界是见仁见智、不尽相同的。中国历代的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各自成一家之言。而此文中的中国史学四维要素说,只能算是一点读史心得感悟而已,一隅之见,贻笑于大方之家了。
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