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莱阳民间流传着一些诙谐、形象、生动有趣的歇后语,既有莱阳地方特色,又富乡土生活气息。这些歇后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成,相传已久,背后都有一段趣味故事。①南高格庄人卖洋火(火柴)~倒倒热闹旧时,南乡今南高格庄村,一小商贩倒卖洋火,2分钱贩进一盒100支的洋火,回家每盒抽出10支,拿着90支一盒的洋火出去还卖2分钱,九盒
莱阳民间流传着一些诙谐、形象、生动有趣的歇后语,既有莱阳地方特色,又富乡土生活气息。这些歇后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成,相传已久,背后都有一段趣味故事。
①南高格庄人卖洋火(火柴)~倒倒热闹
旧时,南乡今南高格庄村,一小商贩倒卖洋火,2分钱贩进一盒100支的洋火,回家每盒抽出10支,拿着90支一盒的洋火出去还卖2分钱,九盒洋火赚2分钱。人们不知道这其中的诀窍,疑惑地问:2分钱进一盒洋火,2分钱再卖出去,你这图啥?小商贩回答:不图啥,闲着没事,倒倒热闹。时间久了,人们发现了其中的道道,于是用“南高格庄人卖洋火~倒倒热闹”,形容一个人心眼多,不实在,也常用于调节气氛。
②大野头的驴~不听嘘嚎(吆喝)

?吕格庄镇大野头村自古盛产樱桃,十里八乡很有名,旧时每逢收获季节,野头人便将樱桃盛在驮篓里,赶着毛驴到集上卖。路上见了熟人自然要客气几句:“吃吧, 自己树上长的”。 熟人往往也就不客气,边走边吃上一顿。这样一路碰上几个熟人, 到了集上樱桃也就少了一小半。野头人对这事很头疼,又没好办法。这一年,野头村的一小伙子想出了一个花花点子。在樱桃快熟时,把驴赶到路上先训练一番,他手握木棍,嘘嚎一声,朝着驴腚上打一棍子,再嘘嚎一声,再打一棍,一直打得驴顺路直跑。后来,这驴一听见嘘嚎声,不但不停,反而加快了速度,再嘘嚎几声,竟顺路跑了起来。樱桃熟了,小伙子用这种办法,往返卖了十几趟樱桃,不但没少樱桃,还保住了面子。村里有人见这法好使,也学会了。从此,“野头的驴~不听嘘嚎”,开始流传于莱阳民间,至今还常被引用。
③水口的功夫~躺下使劲

?很久以前,万第镇水口村的很多人喜欢武功,特别擅长一种“地风展”的腿下功夫,在当地又叫“兔蹬鹰”。他们靠这种功夫,打败了许多对手。据传,旧时的一年秋天,一群骑马的土匪,路过水口村,看到路旁正嫩的苞米地,便把马放进了苞米地吃苞米。这时一个叫黑三的小伙儿正在锄地,看到后,便上前评理劝阻。土匪那里听的黑三劝说,黑三气极了,打了土匪一拳,拔腿就跑,土匪那肯放过,一群土匪后边就撵,吆喝着“抓活的”!黑三跑到一块地瓜地里,假装被地瓜蔓绊倒了。土匪三两步窜上去,想按住黑三,这时,黑三“蹭蹭”两脚,两个土匪被蹬了个仰歪蹬(莱阳方言)。好家伙,一群土匪,蜂拥而上!黑三来了个“地风展”,两腿翻腾,呼呼生风,搅得尘土飞扬。土匪被蹬得腿断胳膊斜,鼻青眼肿,躺在地上鬼哭狼嚎。黑三起来,一脚一个,把这群土匪收拾了。从这以后,“水口功夫~躺下使劲”,在莱阳民间流传至今。
④黄埠寨的饼子~别看样

?明末清初,今照旺庄镇黄埠寨村的西北面有一大片栗子林,每逢秋季满山硕果累累,十里飘香。一天,一州官坐着八抬大轿从此经过,到栗子林的主人家歇脚吃饭,主人端上一盘黑乎乎的饼子,州官一看大为不悦,饼子没吃,拂袖而去。随行的轿夫因怕再走路程饥饿,便向主人要了几个饼子揣在怀里上路。又行一程,轿夫感觉饿了,拿出饼子充饥。轻轻一咬香气四溢,入口甘甜,众人也纷纷称奇,便送给州官品尝。州官细细尝了尝,顿时眉舒气展说:“唉,是我错怪人家了,这是用上等栗子面做的招待贵宾的栗面饼子啊!”从此,这个州官每到之处都在讲述这段经过。后来“黄埠寨的饼子~别看样”,也就成为莱阳民间别以貌取的歇后语。
⑤崖后搬闺宁(闺女)~掉外孙
莱阳有一老规矩,闺女生了孩子,出月子后要搬回娘家住几天。旧时,今谭格庄镇崖后村一户人家,闺女生孩子出了月子,这天趁着傍晚,老爹去搬闺女、外孙。牵着牲口驮着闺女、外孙往回走,路过一冬瓜地,不小心闺女、外孙从牲口背上掉了下来。老爹匆忙停下牲口,把闺女扶上去,黑暗中抱起一个大冬瓜,放进了驮篓筐。回到家,从驮篓筐抱出来一看,外孙不见了,只有一个大冬瓜。这事传了出去,后来有人把“崖后搬闺宁~掉外孙”来形容粗心大意,酿成大错。
⑥南马庄练(驴驮)卜蒌(柞树枝)~不要个驴脸了
今谭格庄镇南马庄村,旧时有一农夫到山上砍卜蒌,砍下的卜蒌捆成两个长长的捆子,分放在驴架子两边,由于两个捆子太长,挡住了驴脸,农夫只管捆放卜蒌,不在乎驴是否能看到路。后来,莱阳民间用这一典故引来的歇后语,来辱骂不要脸的人。
⑦大喜儿他妈吃面~木有数
这句歇后语的典故来源好多版本,这里引用黄县的一个版本。黄县石良镇有个小金家的拉面很出名。当地婚俗,结婚当天把拉面师傅请到家里,客人傍晌来了,先吃拉面,半过晌オ开酒席,称为“二道饭儿”。这天,一户人家按老习俗办婚宴,请了大喜儿的妈。大喜儿的妈傍晌按时到了,见桌上摆上了几大碗拉面。开吃后,觉得拉面味道不错,糊里糊涂地连吃几碗。因吃的太多太饱,半过晌开酒席时,再好的饭菜也吃不下去了。后来,人们笑话大喜儿的妈没数,凭着满桌的好饭好菜不吃,吃了一肚子面条。“大喜他妈吃面~木有数”,不仅流传到莱阳,也在胶东民间广泛引用。
⑧亭山上城从吴格庄转~图好道

?早年,城北亭山尽管离城里很近,但直通城里的是一条小土路,而通城东吴格庄的路又宽又平,吴格庄通城里也有一条不错的路,所以亭山绕道从吴格庄到城里,路远但道好。这句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主要用于形容一件事情拐个弯去做,可能更顺利。
⑨林德贵上吊~不用挂挂
今沐浴店镇西上庄村,有一农夫叫林德贵,早年的某天早上,和老婆因琐事吵架了,一气之下拿根绳子下地去了。干了一上午农活,中午回到家里,老婆问“早上你赌气,拿根绳子不是去上吊了?”林德贵一听哭笑不得地说“什么!我去上吊?不用挂挂!”后来,林德贵当着笑话把这一小事传了出去。“林德贵上吊~不用挂挂”常常被人们当着“没门儿”的代名词,在莱阳民间流传至今。
点右上角关注,浏览更多原创文章。
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