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恰逢疫情封控,刚陪完儿子上完网课,儿子便嚷嚷着要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电话这头儿子说:爷爷奶奶我都想你们了,你们什么时候来邯郸啊?父亲那头一个劲地唠叨着:你什么时候带着我孙子回老家?电话两头都诉说着想念。父亲是个身高一米七八的老头儿,形态偏瘦,爱抽烟,有点驼背,但走起路来像风一样,干起活来倍有劲儿。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着鸡、鸭、鹅等家禽,老家里就有用火炕孵鸡的土办法,不用母鸡抱
恰逢疫情封控,刚陪完儿子上完网课,儿子便嚷嚷着要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电话这头儿子说:爷爷奶奶我都想你们了,你们什么时候来邯郸啊?父亲那头一个劲地唠叨着:你什么时候带着我孙子回老家?电话两头都诉说着想念。父亲是个身高一米七八的老头儿,形态偏瘦,爱抽烟,有点驼背,但走起路来像风一样,干起活来倍有劲儿。
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着鸡、鸭、鹅等家禽,老家里就有用火炕孵鸡的土办法,不用母鸡抱窝,利用火炕的温度就能孵化出小鸡来。可能是看到了商机,上小学那会儿,父亲和母亲一拍即合商量着要弄个养鸡场,美其名曰养鸡场,实则就是孵小鸡的,院子里东南角那间平房就改成了孵化室,屋里设有火炕,在孵化室的两侧,另外一侧放置摊床,供孵化后期上摊床自温孵化,中间要设置走道,炕道上有炕洞。
农村里要孵化小鸡的时候先要换些鸡蛋,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来,拿着手电照下鸡蛋就能知道是否合适,鸡蛋里有阴影的才可以,整体通透的鸡蛋是孵不出来的,能孵化的入炕,不能孵化的父亲会另外做成变蛋拉到集市上去贩卖。寒冬腊月的天,大雪满天纷飞,北风呼啸,刺骨的寒风像刀割一样吹在父亲的脸上,父亲独自一人骑着二八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两边还各绑着一大竹筐,竹筐用来装鸡蛋,大的足可以装下一个小孩,每天早上趁天还没亮就出发,兜里面揣着两个馒头和半拉咸菜疙瘩当一天的干粮,走遍各个乡村角落去收鸡蛋,有时候由于收的鸡蛋太多,车把会不听使唤,摇摇晃晃,瘦弱的父亲吃力地蹬着脚蹬子,将收来的鸡蛋一车车运回家。大概三五天就可以攒够孵化室一炕需要的鸡蛋,接着每天晚上又会忙活,首先将试炕,把炕烧热,要确保炕洞通畅,没有漏烟,掌握炕面的温度变化规律;然后把鸡蛋均匀铺在炕上入孵,孵化室有温度计,父亲晚上要时刻关注温度变化,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孵化过程中还要调盘,将上、中、下的鸡蛋互相调换,另外还要每隔6小时翻一次蛋,每天翻4次,保证受热均匀,确保同时破壳率,父亲母亲每天重复着操作,忙活大概20天就到了小鸡出壳的日子,这时父亲又会骑着他的二八自行车,载着小鸡仔再次出发到集市上、到各个村落叫卖小鸡,父亲的驼背应该就是这时压弯的。父亲就是这样勤劳辛苦着,没有一句怨言,还教导我们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勤俭持家,生活就会好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孵鸡方法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养鸡那是养鸡场的事了。村民们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家家户户都开始开始承包果树,我们家也不例外,由于村民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果树种植,村委会不定时开展果树种植技术的培训活动,父亲虽然小学毕业,但是肯认真学习,自己又买了很多果树种植方面的书籍,从果树的育苗,开花、授粉、疏花疏果,到果树土壤的施肥、水分控制,再到果树的修整和抽枝、病虫害防治等等,加上父亲善于钻研和实践,我家果树每一年都是大丰收,父亲也成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果树大拿”,到后来村委会组建了“果树种植帮扶队”,我爸被选举为了队长,应酬也逐渐多了起来,周边村子里的人都邀请父亲去开讲座,邀请父亲到果园里亲自指导果树种植,普及种植知识,乡亲们来家里找父亲大都不空着手,烟、酒、茶、礼品等,父亲爱抽烟,小时候见过最多的就是烟了,而父亲最怕见的就是他们手里提着的东西,父亲这时候会断然拒绝,笑着说:乡里乡亲的,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不能送这些东西,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好,要感谢我们的政府。
家里的生活在父亲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中有了改善,村里第一户买了电话,彩电和冰箱,还盖起来了小洋楼,生活蒸蒸日上。父亲勤劳的一生就是我家的家风,我家的“人世间”。
如今,我们做儿女的都已经成家立业了,父亲也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接他来城里居住,可他执意不肯,说到果树农忙的时候,他还得帮助村民们呢!
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