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宝宝免费起名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编者按:《邹鲁伏羲史话》为贾庆超教授致力于邹鲁文化和伏羲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贾庆超教授为邹鲁区域文化和儒家文化研究的权威,曾背着煎饼走遍邹鲁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在古泗河流域,从上游

编者按:邹鲁伏羲史话》为贾庆超教授致力于邹鲁文化和伏羲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贾庆超教授为邹鲁区域文化和儒家文化研究的权威,曾背着煎饼走遍邹鲁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在古泗河流域,从上游山东到下游江苏,他发现地下有密集的原始部落群遗址,地上有星罗棋布的伏羲文化遗址,有的规模大的令人震撼,这些发现,给他带来极大冲动和力量,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研究、深刻思考、搜集资料、推敲观点,经历了许多辛苦付出,获取了巨大学术成就,得到了李学勤、孟祥才等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和认同。为使贾教授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得以更好的传播,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服务,经贾教授允可,将《邹鲁伏羲史话》中关于伏羲文化的几部分予以选登。以下四篇为任城电视台《人文任城》的专题访谈,之前已辑录出版,在此发布重飨读者。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区

◎任城电视台《人文任城》(一)

男播:谁是中华民族的百王之先、人文始祖?他的源头在哪里?请看邹鲁文化研究专家贾庆超教授的解析,人文任城之一: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任城电视台采访贾庆超教授

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

——任城(济宁)文化的源头

主持人李慧林:回眸人类社会历史,探索新时代文化现象。欢迎收看《人文任城》。大家都知道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却很少知道任城是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地。今天我们请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邹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庆超先生讲述那些古老的历史。

李: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常谈常新的永恒性话题。要谈任城文明的起源不得不从远古说起,追溯远古自然要说到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各指谁呢?

贾:具体到三皇五帝这八位先祖的名号,说法不太统一,但一般认为三皇是太昊(伏羲)、少昊、神农(炎帝),有的把少昊说成祝融帝喾;五帝是黄帝、颛顼、尧、舜、禹;把太昊伏羲作为三皇五帝之首是没有歧义的。其实,这都不是确指个体的人,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制部落的代表,代表着文明演进的过程、时段。先秦时代成书的《吕氏春秋》、《世本》已将太昊、伏羲合为一体,统称太昊伏羲氏。《汉书·古今人表》定格为“上上圣人”,以后通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百王之先。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鲁地区汶泗文明

李:哦!百王之先、上上圣人、人文始祖,与我们任城有什么关系吗?

贾:不仅有,而且太直接了。干脆一点说:任城济宁一带就是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地。这一带文明起源很早,考古发掘的北辛文化类型证明8000年前就已进入了锄耕农业阶段。夏王朝产生之前有一个部落方国时代,任国就是“有仍氏”建立的部落方国,较早跨入国家文明的门槛。古代“仍”、“任”二字同音通用,夏商时期称之为“仍国”、“有仍氏国”或“任国”,其后习惯只称“任”而不再称“仍”了。战国时期孟子多次来到任国,他与任国国君的弟弟季任有深厚交往,二人互相馈赠礼物;战国末期,任国被楚国所灭;秦代统一后设任城县;汉代、唐代又设任城国;元代至正年间(约公元1350年前后)济宁州治由巨野迁至任城,从此改称济宁。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嘉祥武氏祠汉画石刻远古帝王图

李:也就是说700年之前我们这里一直称任城,任城是济宁的前身,先前的名字。

贾:对!如果对任城历史文化渊源给予定位,就是两句话:从地理环境上说,属于泰蒙山脉西麓——汶泗流域的腹心地带——邹鲁地区的中西部,波及鲁西南;从文化的脉承关系上讲,属于东夷昊族文化圈及其之后衍生的孔孟儒家文化。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济宁地区祭祀庙宇遗址

李:噢,任城的历史定位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泰蒙山脉,汶泗流域,邹鲁地区,东夷昊族,孔孟文化。那东夷昊族……

贾:东夷昊族就是太昊伏羲氏族,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是母系制后期向父系制过渡和父系制初期阶段,大致距今7500年到5500年之间吧。明确而最早提到“任”是太昊的后裔故地的文献资料,是《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的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尔后的史书典籍均以此为据。

(片花男播:谁是中华民族的百王之先、人文始祖?他的源头在哪里?请看邹鲁文化专家贾庆超的解析: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济宁邹鲁文化的源头)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现存全国最早伏羲庙——微山两城太昊伏羲陵庙

李:《左传》的记载太经典了!“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说的什么意思呢?

贾:这句记载虽然简短,但指意明确,内涵深刻。大致包含四层意思:一是通过祭祀地望标明地理位置;二是“凤姓”族系,风即凤凰的“凤”,属于原始凤鸟图腾崇拜,后面我还要专讲;三是主持太昊和济水神的祭祀,属于太昊后裔,也就是太昊之墟;四是以这种古老的资格与特殊身份,建立和稳定中原各国。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微山两城伏羲陵庙重修碑

李:噢,那你就先说一下这四个小国的地理位置吧?

贾:这四个小国集中处于今济宁市及其周边范围,东起蒙山,西到济水,南邻微山湖,北接大汶河,即泗河的中上游地带,这里才是太昊伏羲氏族独立起源的发祥地,而不是从黄河中上游或其他地域迁徙流传过来的。这是《左传》经文明确无误的记载,而其他地区的“太昊伏羲之说”多是由“注、疏”或其他资料引发而生,甚至还有些伪书更需要辨析,与《左传》经文记载不能等同,其含金量也就值得考虑,起码要大打折扣了。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微山两城伏羲文化遗址

李: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河南淮阳说太昊伏羲是从他那儿流布到我们山东的。请你具体讲一下。

贾:从地理学上来讲,河南淮阳属于洪泛平原,人类文明起源不会太早;再从考古学上来看,当地最早的平粮台遗址出土的东西主要是龙山期的,早期的可达大汶口文化后期,应当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亚地方文化类型。那么,淮阳史前新石器文化的归属,即三皇五帝的根源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那么,淮阳史前新石器文化的归属,即三皇五帝的根源来自山东也就不言而喻了!可是,甘肃的天水伏羲故里也比较流行,请您谈谈对天水的看法。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古庙春雪

贾:天水一带属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水流域,属考古学上的大地湾——仰韶文化,文明起源较早,与我们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基本同时辉煌灿烂。但是考古证明,我们山东基本没有看到仰韶文化的迁徙,反而在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区域发掘出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器物,说明山东人的强悍流布。几十年前唐兰王献唐先生的“太昊伏羲氏族创造了大汶口文化”的论断已为学界公认,即太昊伏羲氏族“东方起源说”获得考古学的支持,标志着地下和地上的历史资料吻合一致,交相辉映。这种一致性的文化粘合力度是黄河中上游所没有达到的。

李:呵!太昊伏羲氏族的根还是在泗河流域。那就请你继续把太昊后裔的四个小国说清楚吧!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郭里羲皇庙遗址

贾:首先提到任国,就是今天的任城、济宁驻地了,所以《济宁直隶州治》称任城为“青帝之墟”,“青帝”即东方太阳大帝——太昊伏羲,“墟”即故土旧地、诞生地;宿国,位于今任城、汶上宁阳交界一带,春秋时被宋国所夺,宿人南迁,定居苏北,所以叫宿迁;须句(古字古音为勾),今梁山东平一带,当邾国侵犯须句时,由于须句是鲁僖公的母亲成风的娘家(也就是鲁僖公的姥姥家),成风便对鲁僖公说“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若封须句,是崇昊、济而修祀”,又以太昊故居旧邦的身份寻求鲁国保护,让鲁国出兵伐邾而复国;颛臾,今泗水东部,除对太昊的祭祀之外,还主持对蒙山神的祭祀,《论语》有孔子曰“先王以为东蒙主”,孔子从维护颛臾的古老地位出发,反对季氏攻打颛臾。说明直到春秋时代的颛臾虽然成为鲁国附庸,但也保持相对独立性。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郭里羲皇庙玉皇殿遗址

李:寻根溯源的关键词又在“祭祀”,主持祭祀说明了什么?

贾:《左传》多次提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把祭祀与军事作为国家最大的两件事,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军事的重要不用再说,尤其在部落诸侯纷争兼并的年代。祭祀的作用和意义就是运用祖先神灵统一人心,焕发爱国爱民的民族情结,凝聚意志,保家卫国,即儒家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并且对祭祀的要求非常严格,只限本族,紧紧依循和维护族统血统、血缘祖根。《左传》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神灵不享受外族人的祭祀香火,黎民百姓也不祭祀别族的神灵。直到现在还有这种传统的影子,当嘲笑一个人从根上错了之后,就说“你不看谁的林,光知道哭”,“哭错林了”就是连最起码的族系血缘宗亲分不清,当然是最荒唐可笑的。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郭里羲皇庙云龙柱

《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患病,占卜的人说是黄河之神在作怪,劝楚昭王祭祀黄河,昭王却执意不肯,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即夏商周以来规定的祭祀制度,不准超过本国的山川土地,自己受命祭祀的领地在江南,与黄河无缘,显现一种理性的固本精神。所以孔子听后赞扬道:“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认为这么一个懂得大道理的国王不会失国。任国既祭祀先祖太昊,又主持济水神的祭祀,不仅说明对名山大川的崇拜,也说明西部地望已达到与黄河并行而流的济水。所以,《吕氏春秋》高诱注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死,祀于东方。”既然起于东方,也要葬于东方,自然要被东方后裔长久祭祀了。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郭里羲皇庙构件

李:噢,任城济宁是名副其实的太昊之裔、青帝之墟。这些古典现象还接今天的地气吗?或者说现在还有祭祀的遗址、踪迹可寻吗?

贾:不仅有,而且众多,密集性的,还是国营与民营合作联办的,平日的旅游,节日的庙会,蔚为壮观,至为罕见。首先要说两城陈庄伏羲女娲陵,特点有三:一是年代最早,《汉书·地理志》有载,以后史不绝书。现在矗立的主殿系北宋建筑风格,时为“大宋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还是重修。二是依山建陵,陵上建庙,陵庙合一。孔子说“古者墓而不坟”, 即上古时代埋葬后不堆坟头,尔后在陵墓上建享堂、庙宇进行祭祀,体现古代礼仪葬制;三是北依群山,南临独山湖,山环水抱,湖光山色,奠定了人文初创、易学演绎的优美生态环境。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郭里羲皇庙中国皇统第一碑

李:听说规模最为盛大的一处,要数邹城郭里凫山脚下的伏羲女娲庙了?

贾:对!世世代代民间亲切地称为“爷娘庙”。它依据山势,分上中下三路布局,中路主建筑为羲皇殿,上下两路供奉众多帝王和神仙。气势恢宏像个小圆明园,让人产生震撼。庙中碑碣甚多,雕刻精美,最早的有唐代《重修伏羲庙碑》,最为高大的是明万历《纲纪碑》,至今耸立。“纲纪”就是皇纲帝王谱,从太昊一直到明神宗,共计载刻正统13朝234名帝王年号及其在位时间。全文2950字。通史跨度之长,皇帝年号之清晰,在位时间之确凿,接续时代之谨严,镌刻文字之简约,在中国碑刻群中绝世无双。所以我把它称作“中国皇统第一碑”。

李:中国皇统第一碑?

贾:是啊!西安碑林没有,北京帝王庙没有。以帝王皇谱再现中国古代历史。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郭里羲皇庙纲纪碑碑文

李:听说嘉祥城西、卧龙山坡的长直集伏羲庙,也很有价值。

贾:对!站在那里向西俯瞰就是远古茫茫的大野泽与黄河、济水了,属于海拔较低的鲁西南黄泛冲积平原。所谓“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明显是为任国的西部边界,从而实现与西部中原文化的交合与对接。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嘉祥伏羲庙与大野泽

李:通过这些文物史迹和生活现象,请你对太昊伏羲氏族的起源及其主要活动区域作以总结概括。

贾:好!三皇五帝的根源还是以邹鲁为中心的汶泗流域,东起蒙山,西到济水,泰山以南,淮河以北,黄河下游、黄淮平原,包括鲁西鲁南、苏北、皖北、豫东广大地区,形成风俗习惯相同、文化命脉一致的独特的文化类型和地缘关系。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邹城凫山五彩石

李:至于太昊伏羲氏族部落如何向周边扩延,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同根共源,留待下次再讲吧。

彝族凤姓的由来(赵泳鑫凤姓的由来)

贾庆超教授做学术报告

作者简介:

贾庆超,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邹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济宁市伏羲文化研究院院长。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史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创立曾子研究所和邹鲁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发起过多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中外论坛》、《理论动态》、《东岳论丛》等报刊发表论文近40篇,文学作品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武氏祠汉画石刻考评》、《曾子校释》、《麟乡春秋》、《论语新读》、《邹鲁文化研究(三卷)》、《四书精华解读》、《孔孟故里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六卷)》、《邹鲁伏羲史话》、《圣源泗河》、《家庭教育丛书(十卷本)》等10余部、近1000万字。主持了山东省社科联重点科研课题《汶泗流域文明探源》,100万字、500多幅图片。构筑起独立完整的以祖国东方汶泗邹鲁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理论研究框架,成为济宁文化学界开拓性的领军人物,被评为突出贡献专家。

图文编辑:

黄艳生,济宁伏羲文化学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伏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济宁市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安徽亳州谯城区药用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宝宝免费起名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704730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