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人意见大学生(介绍人意见入团30字)

宝宝免费起名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相亲男女不论各自觉得对方是否与自己般配,在介绍人的眼里,双方是在同一个档次的,否则他(她)也不会从中牵线让两个人认识。相亲见面后,存在一个向介绍人反馈的问题。如果印象很好,反馈起来就比较容易:感觉挺好,比较聊得来,改天还会继续邀约见面。如果感觉不适合,如何向介绍人回馈,对有些单身男女来说,可能担心介绍人说自己过于挑剔,觉得不太好开口,不知道怎么说,下面这个例

相亲男女不论各自觉得对方是否与自己般配,在介绍人的眼里,双方是在同一个档次的,否则他(她)也不会从中牵线让两个人认识。相亲见面后,存在一个向介绍人反馈的问题。如果印象很好,反馈起来就比较容易:感觉挺好,比较聊得来,改天还会继续邀约见面。如果感觉不适合,如何向介绍人回馈,对有些单身男女来说,可能担心介绍人说自己过于挑剔,觉得不太好开口,不知道怎么说,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故事主角是我校友爱人的朋友,男,黑龙江人,44岁,身材高大,本科毕业后在上海在IT行业做过售前、售后及销售工作10多年,在杭州定居也已经有12年了,离异,无孩,有房有贷,有车,身体健康(需减肥)。与前妻分手是由于没小孩以及夹杂其他原因,所以他最主要的择偶条件是:女士能生育、有生小孩的意愿。

我给他介绍的第一位女士:41岁,身材匀称,相貌端庄,性格开朗,在国企下属研究院从事党群工作,离异,有一女儿在上小学三年级。要求男士身体健康、身材匀称、性格阳光、善良真诚有气度。

我早上将女士的微信推送给了男主,中午他回馈说:已联系上,晚上见面,一起吃个饭。

我叮嘱道:你做过销售,知道的应该比我多,第一次见面,主要是找共同话题和用餐愉快。不建议说话像谈买卖,也不建议第一次见面就聊将来是否生小孩,因为这些都是建立在彼此相悦基础之上的。通常彼此都挺关心,上一段婚姻是怎么就散伙的,当事人是否有反思之类的。

他回复道:好,收到。聊过去,不聊未来。

晚上接到男主的回馈:晚上和女主碰过头了,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聊了聊各自的过去、工作,还有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比较发散。应该还好吧。

我:哦。好的。下一步如何行动,你自行把握。如果女方有实质性反馈,我再和你说。

女方的反馈是:谢谢关心。聊的还比较愉快。

我:为你们高兴。那你们继续保持联络。可不必局限于周末见面。

一周以后,女方给我发来微信:教授,辛苦您再帮我物色合适的吧。

原来见过一面之后,这位老兄就不再联系人家了。

我给女同志发微信道:觉得绕不开生小孩这个事,后撤了?

她:一开始我就觉得他会有这个执念,毕竟没有自己的孩子,会遗憾。换作是我,也会的。

我:我以为你们后来又见面或者聊天了呢。

她:他没有任何下文,我就有数了。

我:相亲的形式,不同于生活中日常交往。

她:是的,这种形式的相亲我也经历过好多次了。能说出真实想法就好,不耽误彼此。

我:你的意思是他下的决定?

她:人之常情嘛,总想有个自己的孩子。

我:我以为是你下的决定。你的意思是即使投入感情,也铁定不会生。

她:见过一次后,男生一点消息都没有,肯定是没有下文了呀。我没说铁定不会生,但我认为孩子不是维系婚姻的必备条件,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离婚了。

我:可能你分析的是对的。他说改天约我们夫妻俩一起吃饭,那意思就是感谢呗。我说你要后撤,他说,对两个都好。

她:而且就像教授您那天说的,生孩子也需要具备很多感情之外的条件,比如经济实力,比如有没有人带孩子。他父母都不在了,我父母年纪大了带不动,所以,先撇开感情不谈,我跟他也压根不具备生孩子的条件呀。

我:如果生活中有年龄相仿的单身男靠近你,一开始目的性不那么强,如果在一起了,没准你就想生了。

她:他一开始给我印象很不错,很绅士,包括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考虑问题很周全。但是吃完后一点消息都没有,让我有点意外,至少可以微信上说一下吧,总归是有个说法。

我:有合适的再给你介绍。

她:嗯嗯,翻篇。

后来,我想了想,也就释然了。女方自己有小孩,处于可生可不生的状态,也有能不生最好不生的想法,而男士上一段婚姻的解体,没有小孩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所以他考量的第一要素就是女方能不能生小孩、想不想生小孩。他与异性是否继续交往的前提,都是在这一问题考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评估的结果是对方不能生小孩、不想生小孩、不愿生小孩,那就不再往下进行了。接下来发生的插曲,验证了我对他的猜测。

我的同事在微信上看到44岁离异男征婚的信息,说有一位年龄相仿、可能比较适合。该女士年龄也是44岁,律师,一直单身,书香门第,国内名校读的本科和硕士,美国名校法律硕士。人在上海,若能有缘,地域不是问题,喜欢游泳、旅游、阅读、爱生活,身体健康。女方表示,如果遇到适合的,会停止一切手头工作,把孩子先生了。

我把这一信息提供给这位老兄,他回复道:女方条件是蛮好的。主要是年龄这一块,女方也40多岁了,这个我还想生孩子,哎呀,怎么办呢?你说确实挺麻烦啊。

我:人家也巨想生。

他:关键这生孩子得冒风险啊。你说是先怀上呢,还是先登记呢?呵呵呵,这种事情也难办的。还是看看30多岁的吧。三十五六、三十七八岁的,虽然是晚育,但是应该没啥问题。现在人都很健康,30多岁应该都可以,过了40岁就很麻烦了。咱也不能说,你先怀孕,然后再登记,这就是瞧不起人家、不尊重人家嘛。算了,别见了,别耽误人家。主要是这个事情不好处理,见了面,人家条件这么好,你说谈还是不谈。

我:当然谈了。

他:大哥,不是说风险最低,你觉得44岁女方生孩子这事靠谱吗?概率有多大?咱不能去赌博呀,对吧?

看他怎么都不上套,我说,那我回绝对方。

他:这事情麻烦你了啊!

我:不客气。举手之劳。

他:这可不是举手之劳,费了很多心思,还要帮双方撮合。

没几天,我又给他介绍了一位,是我校友爱人的姐姐,东北人,37岁,身高168cm,身材匀称,在一家设计公司做技术总监。

他:这年龄合适。

我:嗯。如果这个还不行的话,我要把你拉入黑名单了,呵呵。

他:哈哈,搞得我很有压力啊,老哥。看来你这介绍是有标准的,是不是我这算是见的多的了。

我:年龄相当,但也是事业女。

我的意思是提醒他,不要生育年龄符合了,其他条件又冒出来了。

他回复道:工作关系正常对待呗。

我:那约一下见面聊聊呗,做个了解和沟通。女方是委托人老婆的姐姐、委托人和我关系很近,所以见面时,一定要弄得周全些。否则委托人在他老婆那里没法交代。

他:放心,不会失礼。

上午交代完,晚上就反馈了。女方的反馈是:老师,您介绍的这个人我今天中午见了。我今天在工地,他联系我中午有空闲就来工地这边请我吃了顿饭。聊了聊,言谈举止都没什么问题,是个正常人。一见钟情这种事也不会发生,其它的我也说不好,再看看他那边吧!如果他觉得还可以的话,可以接触下。

我:正常人就行,有点小瑕疵可以接受。

她:哈哈,相亲的大队伍中正常人不多了,包括我自己。

我:据说有点微胖,他身高185cm,不过你个高,还是协调的。

她:我也不瘦。身高在那,年龄在那,也属正常。哈哈哈,请我吃了大餐,我都不好意思,让人家破费了。

我:如果真成了,他是遇到了我这个贵人。破费算啥,难得遇到热心的。

男方的反馈是:联系了,中午一起简单吃了顿饭,刚回来。双方情况初步互相了解了一下,以前的情况也问了,还有一些个人爱好、生活方面的,还有工作内容。人还是不错的,个人素质挺好的,以后再接触呗。

我:老弟,说句实话,你这个年龄段,不上不下,也蛮尴尬滴,如果感觉还可以,好好珍惜。你应该深知目标管理的重要性。把握住,开启人生第二春。

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在帮他热心的同时,也要适当用言语敲打敲打他,免得起高调、不务实,不尊重牵线人在精力和时间上的付出。

他回复道:多谢关心。

第一次见面后,我在微信上对两个人也有辅导。对男士说:据委托人讲,女方实际上没怎么谈过恋爱,如果觉得还不错,还是要男方多主动些。对女方的辅导主要是提醒她:恋爱和工作是不一样的,工作干练就行,两性交往则需要柔和。女方也有自谦和检讨:虽然年纪大,但不愿意将就,结婚首先是不能欺骗,然后是责任,再有就是相互的包容。10年前也有老师跟我说过,女孩子要适当柔弱,当时没听进去,现在理解了,但是性格还是有些强势,我会尽力改的。

两个人见面一周后就是2020年的中秋国庆双节长假了。长假结束后,我问男士,交往进展怎么样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有聊长假期间要见面的,男士回复如下:

付老师晚上好,下午我一直在外面,刚刚回来,微信回的晚了些。这一周我在收拾东西搬了次家,弄的很疲劳,也没有向你反馈情况。国庆节期间我们两个到梅家坞爬山了,然后一起吃了顿饭。她的性格比较开朗,专业工作熟悉且有独到的见解,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关于后续是否继续相处的事情,我的想法就不再往下接触了,主要原因是感觉有距离感,共同话题少,这个可能和行业背景、工作经历的不同有关。我想,还是要找有点感觉的。感谢老哥这段时间多次热心介绍,虽然没成也甚是领情,找机会把钟老师(指我的校友)咱们黑龙江老乡一起聚一下,到时认识认识,到现在我们还是没见过面的“网友”哩。

我回复道:你应该属于见多识广的。都中青年了,聊天话题还这么窄吗?

他:也没少聊,还是感觉没太对路。

我:你和两个女同志见面后,给我的反馈都是滴水不漏,兼容性有待提高哈。

他:哎,自我检讨中。

我:女同志太有自我主见?过于坦诚,扎到彼此了?

他:没没,都挺好,个人素质都不错。就是我自己没感觉对路。

我:那知道了。这个还是要当事人来感觉。那再继续寻找吧。

他:多谢理解。可能是今年风水不对,希望明年能够牛气冲天。

从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男士在相亲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1、重要条件拿捏死死的。因为他前一段婚姻之所以解体,没生育小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他在相亲时,把女方有没有生育能力,是否有意愿生小孩作为第一考量因素。第一位女士41岁,虽然有小孩,但是还能再生,还有生育能力,那见一下。对方再生小孩的意愿不强,那就撤。第二位女士44岁,年龄有点大,生孩子这个事,赌起来心里没底,不接茬。第三位女士37岁,能生、愿意生,见。

2、态度积极,甚至有点小着急。与第一位女士,中午联系上,晚上就见面了。与第三位女士,早上联系上了,中午就见面了。一周以后又约见了第二次。

3、会面周到、不失礼。与第一位女士共进晚餐,女方的回馈是“印象很不错,很绅士,包括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考虑问题很周全”。与第三位女士吃午饭,女士的回馈是“请吃了大餐”。

4、处理果断,效率高。介绍人帮牵线后,第一时间联系女方,马上安排见面,聊天交往过程中抓紧评判,感觉不合适,立刻中止,绝不拖泥带水,过多犹豫。

5、给介绍人的回馈滴水不漏。反馈大体分三段,先说女方很优秀,再说两个人不太适合,最后对介绍人表示感谢。

6、对委托人进行汇报。和我表明不想和女方再往下接触的第三天,我的校友,也就是委托我帮这位男士物色对象的老师也发来微信:付老师,我的朋友让您费心了。我说:不客气。缘分很奇妙,怎能说遇到就遇到。对方回复道:是啊,他特别感谢,说找机会请您吃饭。我答道:不客气。有年龄相当的,我再给他介绍。

及时向热心人汇报相亲进展和牵线人的付出情况,对热心人既是表示尊重,更是一种肯定:您的那位校友,人真的是好,虽然没见过面,但能感觉得到,为人热诚,不但接连给介绍了两位女士,期间还过问交往进程,对两性交往进行点拨辅导。这种隐性的夸赞,让人听了之后,顿感自己交往的人,确实品行好、层次高,下次继续热心。

从男主与两位女性交往过程可以看出,他的相亲目的性强,效率高。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到中年,四十好几岁,不可能像二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子那样,慢吞吞地讲究随缘。从他对介绍人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出,他已经做得滴水不漏,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已经说女方很优秀了,意思是介绍人有眼光,对我本人也是高看的,女方的条件、素质等配自己绰绰有余,但是两个人交往之后,感觉不对路,并且也已经约见面两次了,已充分表明诚意,最后说改天请介绍人吃饭,那介绍人除了说有合适的再帮介绍,也就没话好说了。

之所以写这个章节,说这个故事,是因为在介绍相亲的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当介绍人将男女双方的微信名片分别推送给两个人后,相亲主角除了在当时会说声“收到,谢谢”之后,绝大多数就再也没有任何回音了。至于后续是否见面,见面之后印象如何,是否打算继续邀约或交往,十人中至少有八九个人都不会向介绍人进行反馈。哪怕是诸如名校或者名师指导下毕业的博士都是如此。

在我接受的教育里,两个人相亲见面以后,不管是对眼也好,没相中也罢,至少应该向介绍人反馈一声,对介绍人的热心表示尊重,对其时间、精力上的付出表示感谢,这既是礼节,更是为一件事的完结画个句号。

经历的多了,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六零后、七零后在相亲见面后都会及时地将见面时的感受和接下来是否打算继续交往的决定向介绍人汇报,而现在的绝大多数年轻人却把这一环节给省略了呢?我分析的深层次原因是:他们都是独生子女。

现在相亲的主角基本上都是九零后,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家长便时时刻刻围绕着他(她)们转。家庭里的绝大部分经济支出都用在了他(她)们身上。无论是吃、穿,还是用,他们从未匮乏过。衣服穿着还没显小,鞋子也还没挤脚,可能只是样式有些过时,家长就给买新的了。零食想吃就吃,玩具想买就买。到了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更是攀比着给压岁红包。春节期间,一个小孩收到几千元,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压岁钱,很是常见。由于所有的东西都来得如此容易,如此自然,如此顺理成章,如此合情合理,所以当家长为他们付出时,小孩子的内心很少会产生感谢,感激,感恩之情。

小孩子在得到和享用这些物质条件时,家长又会告诉他们:要说谢谢。因此,得到礼物、获得服务,说声谢谢,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固定的程序和程式化的一个事情。物质条件来得如此容易,以至于,小孩子说声谢谢,根本就不需要走心。别人为其所做,伴随着一声谢谢,也就勾销、扯平了。

虽然现在还很少有年轻人说,“父母现在花的,其实都是我的钱“,但是内心持有,“将来,父母的钱,还不是都得留给我”,这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甚至,对于他们来说,长大以后,选择拼搏还是选择拼爹,这是个问题。

父母抚养子女过程中的付出与辛劳,让子女说谢谢,真的是完全正确的吗?会不会造成:子女说了声谢谢,就把父母的辛劳付出完全抹没呢?古人常说:大恩不言谢。父母恩情深似海,大于天。父母恩情是应该放在心上,而不是放在嘴上。否则,父母倾其所有,把所有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子女,然后子女说声谢谢,会不会就把父母的所有付出给抹平、勾销了呢?

明白了“你是帮我做事了,但是我也说谢谢了呀”这个思维模式,就比较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介绍人给了对方联系方式后,不会收到单身男女见面反馈的原因了。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介绍人提供对方联系方式时,他(她)们已经说谢谢了,在他(她)们自己看来已经很有礼貌了。至于见没见面、聊的好不好、是否会继续交往,可能在他们看来就属于隐私范畴,已经和介绍人没关系了。

那么两个年轻人的后续,真的和介绍人没关系了吗?如果有聊,是不是应该感谢介绍人一下?如果印象不佳,觉得不适合,向介绍人反馈,看在有礼貌的份上,介绍人遇到条件相当的十有八九也会再帮牵线,但是如果不做任何反馈,介绍人基本就不会再热心了。

宝宝免费起名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704730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