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抗战老兵三原韩鹿武的红色故事雷永利韩鹿武是三原县城关龙桥村人,住在北城前街72号,后门(东门)就对着宏道书院,1910年出生,祖上是泾阳县云阳镇居智村的。他懂事起,就在父亲韩国柱开设的私塾读书,后来上宏道书院
抗战老兵三原韩鹿武的红色故事
雷永利
韩鹿武是三原县城关龙桥村人,住在北城前街72号,后门(东门)就对着宏道书院,1910年出生,祖上是泾阳县云阳镇居智村的。他懂事起,就在父亲韩国柱开设的私塾读书,后来上宏道书院,虽然书读得一般,和民国时期缺衣少穿、目不识丁的同龄孩子比起来,他是个识文断字的读书人。

中条山战斗场面
1930年杨虎城被任命为陕西省主席后,开始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在渭北地区招兵买马。1932年,在泾阳人举办的纱厂做工的韩鹿武,参加了杨虎城的部队,在一连担任文书工作。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洋考察,西安绥署及17路军被撤消,改编为38军,杨的老部下孙蔚如,任陕西省主席兼38军长。1938年,38军升格为31军团和第四集团军,孙任军团长和总司令,兼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率军奔赴山西抗战。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孙蔚如指挥部队在山西中条山浴血奋战,打退了日军对中条山10多次轮番进攻,先后有两万多关中子弟兵在中条山保卫战中壮烈牺牲。韩鹿武也随军在山西参加抗战,虽然作战没有负伤,但国军与日军血战的惨状,令他一直久久难忘。

现在的纪念馆
1940年,韩鹿武所在的团被打散,他骑马逃生,一路奔波回到三原。借钱在家里开了磨面坊,通过柏社村的王福全购买小麦,马拉磨,维持生计,后来续娶了孟店村的媳妇。由于生意不景气,他转行做起了贩卖杂货的小生意,他挑个担子赶集卖货,常去三原北边的耀县、富平。

货郎
1945年下半年,韩鹿武姐姐的女儿田凤云与丈夫王志明(再婚,比媳妇大十几岁),经常到家里闲坐。王志明是山西人,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三十八军暂编十七旅(驻守三原)的军医,1901年出生,据说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的老表。王志明表面是国民党的军医,实际是共产党员,他1935年就入党,与三原党组织保持秘密联系。由于和王志明一家是重要的亲戚关系,韩鹿武对王十分信任。通过与王的交谈,韩鹿武接触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了解到了国共关系、重庆谈判,结合自己过去当兵作战抗战杀敌保家卫国的往事,他开始关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道路。
由于韩家祖上也算富裕,家里院子大,前面是四间街房,坐东面西,后面两侧是厢房,再后中间是厅房,厅房后面是大房,再后又是厢房,再后是楼房,之后还有鱼池,还有几间房子用作储粮、灶房及下人住处,有四五亩地大,王志明便和韩鹿武商量,利用韩家的院子,改建一个制药的房子,秘密制造一些治疗外伤的西药,具体制药的技术工作由王志明派来的制药师王仁石负责,韩鹿武负责望风和悄悄运出去。韩鹿武欣然答应,决心为新的革命活动做一点贡献。
从此,韩家就悄悄地忙碌。治好的药品,韩鹿武挑在担子里,藏在杂货下面送到北边的柏社或者小丘,他的货郎担里面还有食盐、白布等边区急需的物资。从三原县城徒步到爷台山周边的边区,为了躲避国民党关卡盘查,他抄小道,翻沟坢,次次都顺利完成任务。有时候,一些北上的进步青年也在王志明的安排下,来他家住几天再徒步继续北上马栏、延安。这个时候,北城前街72号院子变成了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站。
1945年8月,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金科长(朝鲜族)送来了5个人,要求安全护送到边区,这些人都默不作声,只知道其中一位化名叫做朝鲜王。王志明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韩鹿武。晚上,韩鹿武带领他们悄悄爬出城墙,走包谷地、钻山沟,最终安全送达目的地。

被捕
几天后,三原的国民党特务得知有重要人物被转运送走,在三原县城内开展大搜查。最终由于叛徒的告密,1945年8月15日,韩鹿武、王志明暴露(王仁石此时不在三原),被敌人五花大绑抓走,押在三原县东关胡家花园里面。在被拘留9天后,他又被送去三原地方法院看守所关押,后来,王志明被傅作义救走。韩鹿武后又被转送到长安县的陕西第一监狱,当做重政治犯,一直带着脚镣。在监狱的4年,韩鹿武由于长期佩戴脚镣,脚腕被磨烂、白骨裸露,溃烂化脓,但还要被驱赶着在牢房推磨面粉。
只从韩鹿武被抓走后,他的妻子儿子,就躲到孟店村的娘家。岳父看着躲在自己家的女儿外孙,就让大儿子多次去监狱探望韩。1949年4月,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兵发关中,逐步逼近西安,国民党势力摇摇欲坠。陕西第一监狱曾经收了好处被打点过的人,捎话让掏钱赎人。韩的老岳父把家里积攒的棉花卖了,让大儿子把银元包装成点心包,送给典狱长,才把人赎出,雇人抬回来。
1949年5月三原解放后,韩鹿武一家终于不再提心吊胆,他和所有老百姓一样迎来新生活。虽然腿上的外伤怎么都医治不好,他从未向新社会的人民政府和共产党,提过什么要求。

入社
1954年,三原开始成立初级社,在北城,韩鹿武第一个积极响应,报名加入,他把自己的11亩水田投入社里。后来,党组织考虑他腿脚不好,安排他到阎良的第一建筑公司,当事务长管灶,1961年被精简下放回来后,他又在北城的陕西水利学校(校址在原来的宏道书院)里面烧开水。看到党组织给他的很多照顾,韩鹿武总是感激不尽。最让他念念不忘的是,6个子女韩强民、韩明珠、韩珍珠、韩荣珠 、韩峰珠、韩民军上学,生产队给与贫困照顾,开介绍信,大队盖章,到学校免学费,村干部总是说你给共产党坐了牢立了功,应该照顾一下。随着生活好转,家里的子女一个个走出家门参加工作,他们都谨记父亲的教诲,做一个踏实可靠、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人。
1981年11月,韩鹿武去世,享年73岁,儿孙们每每谈论起他历经的艰难岁月和为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总是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红色的故事催促后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宝宝免费起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eor.com/10425.html